易彻底明白,以文制武的才是掌握军队的良方。
“岳祖多虑了。”李中易一看名单就明白了李琼的难处,露脸在外看似是文臣,实际上,老军头们全都隐藏在这份名单之外。
李琼,身为老军头的代表性人物,必然会受到极大的人情压力。
归根到底,李琼所谓的请求致仕,不过是想暂时避祸罢了。只要他离开了次相的宝座,老军头们就无法继续责怪他,说他不通人情世故。
财帛动人心!
老军头和文臣们,眼睁睁看着巨大的财富,从身前淌过去,却只能干瞪眼,难免会眼红心热。
“若让文臣们掌握了军权,肯定会瞎指挥,并会胡乱打压有才华的武臣。”李中易本想借着由头编故事,变着法把靖康的惨剧灌输给李琼,“长此以往,军队将变成吃闲饭的街痞闲汉,根本没办法上阵杀敌了。”
可是,李中易转念一想,话都到了嘴边,又收了回去。
战争时代,武贵文轻;和平岁月,文重武贱。这是历朝历代一直奉行不悖的治国准则。
到了李中易这里,从以文制武,演变为主上独掌兵权,可谓是天翻地覆的制度性变化。
说白了,就是兵权和财权,归谁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