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州县的巡检使,无一例外,全是从李家军中选拔出来的转职军官。
李中易将徭役的范围,做了严格且明确的限制,除了共益事业的修桥铺路之外,也就是集体助人为乐了。比如说,帮鳏寡孤独修房挑水之类的杂活。
在皇朝专制时期,若是地方官故意作恶,则徭役之苦,远比高地租,还要苦十倍以上。
李中易毕竟是现代人的灵魂,他一向没有白用民力的想法,以徭役的名目涉及修桥铺路的开销,皆由官仓拨款拨粮拨钱。
一直持续到现在的乡军大校阅,李中易可谓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求乡军队伍,基本符合国防战略后备力量的要求,又要求乡军队伍可以随时随地拉出去修桥铺路。
要想富,先修路!
路通了,商人们才容易进来做买卖,本地货才能顺畅的卖出去,这是极其朴素的大原则。
参议军官们,争吵过来,辩论过去,归根到底还是一个疑问:路是否通畅?
没办法,此去晋阳的道路,尽管柴荣在位的时候,就开始征召民力整修,进展却异常缓慢。
不夸张的说,出兵之前的道路调查报告,清楚的记载着如下事实:从开封至晋阳官道,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