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用没有,还得搭个人情。不过印刷作坊的事情到可以挥挥,虽然花膏不能和朝廷沾上太多关系,但佛经这东西并没属性,谁印不是印啊。
“铜模也好、泥模也罢,再加上晋卿所言的油墨,老夫并不看好。此物仁宗朝已有之,然用之受限过多,所得字多不美,不可与雕版同日而语。”
王安石倒也不是空穴来风,凭空想象就否定了铅字印刷技术。合算这玩意在宋朝并不是特别新鲜,至少已经有人用过了,却没有获得认可。
原因嘛,让现代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居然是因为字体不美观。雕版印刷的师傅在刻板时用的都是当代或者前世名人手笔,有些师傅干脆自己就是书法高手,谈不上大家也得算精通。
这样刻出来的版才能印出好看的字,然后被文人们欣赏。所以说古人看书不是有字就成,他们的追求更高,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艺术欣赏,真是难伺候。
“确实,铅字比不得大家手笔,但我想问问王相,天下读书人有几何,又有多少人识得米元章、黄鲁直、苏子瞻的字?打个比方,大多数人还没有吃饱饭,只有少数人已经顿顿吃肉了。此时我拿出一碗香喷喷的肉羹和一大桶白米饭,哪个更受欢迎呢?”其实王安石的担忧放在后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