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和苗魁说,让他别太急,这把弩还不太完善,它本来可以做得更薄且不会轻易变形。这一切就取决于回火的温度和淬火的介质,要经过两次中温回火,头一次在三百五十度左右,时间两刻钟,第二次二百四十度左右,时间一刻钟。再用油淬,应该就不这么软了。”
洪涛拿到手的就是钢板弩成品,它的弩臂形状没问题,中间比较厚和宽,两边逐渐变薄变窄,很利于瞬间释放能量,这都是工匠们长期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窍门。
但钢板本身有问题,做箱车的弹簧钢板厚度大、层数多,没必要做太精细的热处理,那样成本会很高。但越薄越小巧的部件,对后期热处理的要求就越高。
钢板弩臂回弹速度不够、多次拉伸之后容易变形的问题就是热处理工艺不对造成的。在这方面洪涛是古代的权威,但能给出的也仅仅是个比较笼统的数值范围。
精确了也没用,这时候既没有化学试剂也没有工业温度计,一切工序都要靠工匠们一次次试,然后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并传授下去。即便让自己亲自操作,也是同样的笨办法。
“我就说官人肯定有办法,武家那小子还不信!八斤,赶紧卸车,速速回湟州城,我倒要让他看看是官人厉害,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