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只有一个,太危险,制备的时候危险、存储起来更危险。它是能杀人,但无法控制杀谁,这就有点麻烦了。
洪涛没打算大量制造它,限制在实验室规模就好,哪怕自己知道如何钝化,也暂时不进入生产环节。什么时候硝酸银引火装置弄出来了,啥时候再说吧。
酸处理过后的甘油会分层,下层溶液里甘油含量最高。下一步就是脱胶,用白土当絮凝剂和脱色剂,把胶体皂和色素吸附沉淀。
最好用的絮凝剂应该是硅藻土,但这玩意西北地区好像没有,哪有还得和商人们打听打听,暂时是别想了。
脱完胶的甘油溶液还剩一半左右份量,这时还不算完。第一步是用酸把碱中和了,现在还得用碱把溶液里的脂肪酸皂化分离。
这一步最重要,碱液浓度低了,脂肪酸会在蒸馏的时候跟着甘油一起走。碱液浓度高了,甘油容易产生聚合变稠,影响下一步蒸馏效果。
什么比例的碱浓度合适,还得根据第一步酸中和的浓度慢慢测试,也受甘油溶液本身的质量影响。实在搞不准,就得再把第一、第三步反复几次,很是麻烦。
最终得到的是粗甘油,还得用蒸馏方式去水和析出盐,剩下不到五分之一的透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