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很高,越到北方越高,因为它们的产地都在南方。最有名的是福建路的建茶,四川也产茶叶,但它和四川的很多商品一样不允许出川销售,只能在当地贩卖。
在古代长途运输货物,尤其是怕潮、怕热、怕冷、怕颠簸的货物,成本是非常高的。就拿茶叶来说,古人没有塑料袋包装,又不能用易碎瓦罐运输,从江浙地区运到湟州价格翻了两翻有余。
除了运费之外,茶叶本身的售价也不低。宋代的主流茶叶叫片茶和蜡茶,与后世的茶叶区别很大,倒是和砖茶很相似。
这种茶叶制作起来很麻烦,喝的时候更麻烦,不能直接用水沏,先得用茶刀弄碎,再拿专用的小磨磨成粉,最后加上各种各样的香料,沏完了比咖啡还浓稠。味道嘛,各种各样,但没有一样和后世的茶叶相近。
主流是片茶和蜡茶,那非主流的呢?散茶,也就是和后世差不多的茶叶。不过这类茶叶产量不高,质量也不高,基本都是做片茶和蜡茶的下脚料和副产品。
散茶一般只有大城市里的贩夫走卒才喝,非产茶地的农村人逢年过节喝点也就成了,饭还没吃到一天三顿呢,哪儿有闲钱喝茶。
内地如此,边贸呢?边贸的统统都是片茶,一般是做成小方块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