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老朱肯定培养了不少双语人才,至少得听得懂本地话,否则一个出生在河北唐山的官员去了四川咋审案呢,总不能再配上个翻译吧。
这种制度改来改去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有没有作用呢?确实有,古代政治家也不是傻子,没用的政策怎么可能修修补补延续了近两千年。
但是吧,凡事儿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必须有坏的一面。采用外地官员任职,地方势力是被有效遏制了,可地方建设也被大大削弱了。
敢问谁会在任期几年就滚蛋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得失玩了命的去建设别人的家乡?官员们在这种制度下,大多都是抱着不犯错的思 想来的。
所谓清官顶多是有机会搏一把,标准的机会主义,且不会考虑政策继承问题。自己任期怎么方便怎么来,是否会对下一任的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管他娘的呢。反正自己不是这里人,卸任之后拍屁股就走,想挨骂都听不见,更品尝不到执政失误带来的恶果。
一个人也好、一个官员也罢,如果没有任何制约,道德底线立马就会下降很多。只管办事不用负责,这事儿百分之九十九就办不好,拍脑门的政策比比皆是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时再说回交通问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