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已经开始了六年时间呢?”
“对,不多不少刚好六年。”
“那成效如何?”
面对崔文卿的这个问题,苏轼不由苦笑了一下,轻叹一声言道:“远远不尽人意。”
“啊?为何?”崔文卿连忙询问。
苏轼怅然一声长叹,言道:“安石相公的变法,涉及面太广,针对的利益集团也太多,首先一条改革吏治,便是因为大齐官员数目太过庞大,远远超过了本有人数,使得朝廷财力不堪重负之由而提出,但因要淘汰多余官员,更对许多身居爵位的王孙贵胄有所影响,故此推进起来倍感乏力,光此一条,几乎已经将变法派推向了所大齐官员们的对立派。”
崔文卿皱眉苦思 ,言道:“以安石相公的天纵奇才,难道还没看出这么浅显的问题,竟会这样盲目树敌?”
“这崔兄就有所不知了。”苏轼正容言道,“所谓变法,必须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不改朝廷陈规旧习,妄想改变各种既定制度,无疑是刻舟求剑之举,没有一支心存变法、支持变法、投身变法的官员力量,变法也无从谈起,故此,变法必须首改吏治,然只可惜,变法派遇到的阻力太过庞大,故此才推行缓慢,只得徐徐图之。”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