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崔文卿讲解了科举的诸多事宜,以及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毕竟以他去岁新科榜眼的经历,许多经验都是难能可贵的。
而崔文卿则聊了苏轼较为感兴趣的府州异地安置之策,讲到了他在刺史们面前侃侃而论的那些观点。
听到酣处,苏轼不由拊掌笑道:“文卿兄大概不知道,官家以及诸多重臣,现在都对异地安置之策甚为支持,特别是安石相公,更在一月之内连下十余道涉及异地安置的公文到各地,据说第一批灾民已经由官府大船从运河进入了大河,不日就将抵达府州,到时候可有得折昭忙的了。。”
崔文卿笑道:“如此一来,自当最好,其实政策的实施,最关键的就是上位者的支持,只要朝廷能够政通人和,支持异地安置之策,娘子他们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才会减轻难度。”
“是啊。”苏轼深有同感的点点头,笑道,“文卿,明日在下带你前去一个地方,认识一位高朋,不知你可有兴趣?”
崔文卿心念呆在杨府中也是百般无聊,于是乎欣然颔首道:“苏兄高朋必定是人中之杰,那好,就有劳你引荐了。”
苏轼颔首笑道:“对了,此行前去还有一段距离,只怕会夜宿那里,还请文卿兄作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