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苏轼,崔文卿立即含笑迎上,拱手言道:“苏副安抚使,在下这厢有礼了。”
苏轼一阵哭笑不得,言道:“文卿兄,这么大的事情你居然都不和我商量一下,就这么定了下来,我可是今天早上才得知此事啊,整个人稀里糊涂的,就成为了劳什子的隩州安抚副使,唔,而且还是检校的。”
的确,今日苏轼刚刚睡醒,就被父亲苏洵唤入了书房之内,告知昨天晚上,崔文卿保举他成为隩州安抚副使之事。
饶是苏轼的冷静从容,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弄得是呆住了。
及至好不容易回过神 来,他连忙前来折府,目的除了面见崔文卿之外,顺便了解情况。
崔文卿一把揽住苏轼的肩头,将他请入府中之后,这才悠然笑道:“苏兄,男儿在世,当提三尺长剑纵横边关,立下不世之功,岂能如你这般龟缩在翰林院之内,整日揣摩文词,以文娱人?!”
苏轼苦笑道:“文卿兄,翰林院学士可是为官家写文章,即便是以文娱人,也是为了官家啊。”
崔文卿不容分说的摆手道:“不管如何,都是一个写文章的,将来何能成得了大器?况且子曾经曰过:写万卷文不如当安抚副使。只有为官一方,才能提升为政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