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各地使臣的行人。
行人之职相当于后世的外交官,虽则为鸿胪寺中较低的官员,然因经常在外接人待物,一来油水极多,二来擅长交际,对于高能来说自是不错的选择。
待到诸事忙碌完毕,时间已经进入了八月中旬,呼啸而过的秋风不仅带来了一丝寒意,更带飞了黄叶飘落无数。
快到八月十五时,崔文卿给折昭去信,相请她返回府中团聚过节。
谁知振武军新军队列训练正忙,折昭却是无法离开,故此今年中秋节,崔文卿也只能一个人过了。
然好在有苏轼等人相陪,倒也不会寂寞。
况且苏轼可是在中秋节写出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无双才子,如此雅人相伴,实乃中秋妙事,也不知道苏轼今年可会有文章传世,若能见证一二,实乃有幸三生。
正待崔文卿期待满满的时候,苏轼兴冲冲的跑来了。
“文卿兄,你可有听说府州将于八月十五日在黄河河畔举行中秋诗词雅集的事情?河东路的许多知名才士都会应邀参加。”
面对着苏轼一番言语,崔文卿却显得非常淡然,笑道:“自是知道,府州刺史姜太东还专门派人为我送来了请柬,然我嫌麻烦,就推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