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轮到了他们。
“是何诗社?”负责登记造册的吏员头也不抬,冷冷询问。
“一库诗社。”崔文卿淡定从容的说出了这个名字,蓦然回想起了去年八月十五在洛河参加诗词雅集的情景,当初他和高能两人可是凭借一库诗社大放光芒啊。
只不过那时候的高能乃是猪队友一个,与今日的苏轼相比,实乃有着霄壤之别,何能同日而语。
“一库诗社?真是怪名字!”吏员终于抬头看了崔文卿一眼,继而又漠不关心的言道,“为了控制诗社参加人数,按照刺史大人所制定的规矩,每个诗社最多只有三人参赛,你们可有想好人选?”
崔文卿点头道:“想好了,我们诗社只需两人便可。”
“那好,姓名?”
“崔轼,苏文卿。”
既然是隐姓埋名参加雅集,那自然就不能使用真名,崔文卿和苏轼早就商量妥当,直接将两人的名字互换一下造册登记便可。
那吏员将两人的姓名登记在了名册上之后,旁边另一位吏员已经递来了两块参赛竹片。
竹片上面写着参赛者的姓名以及大概长相,如高矮胖瘦,容貌特点等,这样做自是防止有人中途冒名顶替,也是为了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