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国内除了独特的5.8mm小口径子弹之外,其他的口径上完全是一片空白,几乎全都是拿来主义。
种类不够齐全,性能不够优秀,发射药材料性能欠佳,研发新型子弹能力不足,弱点十分明显。
几十年来,我国在子弹理论研究方面,借鉴、学习国外的研究成果较多,自主创新的理论较少。
子弹研发基本沿用了成熟技术,创新和变化极少。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和平时期对子弹的订货量不大,为了节省开支和成本,子弹生产企业规模不大,技术改造积极性极低。
“我在化学和空气动力学方面并不擅长。”
郭泰来摇头道:“其实还是那句话,我们的子弹企业拨款少,研发能力不足,就算是研究出一款新子弹,口径不能通用基本上就没什么国际订单,只能当做技术储备。
这方面,我真的无能为力。”
刘将军执掌这个特殊的基地,当然对于国内军工有深入了解。
郭泰来的话他理解,整个国家军工系统的子弹问题,当然不可能靠着郭泰来一个精加工大师来解决。
而且郭泰来后面的话也明说了,和昨天那个反狙击手探测系统想法一致,研发只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