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何愁不能够公侯万代?机不可失过时不候啊!曹大人三思 !”
曹文诏叔侄对大明忠心耿耿,曹文诏被流寇包围死战不降最后自刎而死,曹变蛟在松山被俘不肯变节慷慨赴义,岂是区区吴襄能够说动。
况且在辽东之时,吴襄虽然八面玲珑,却是没什么武将瞧得起,关键是他靠裙带关系上位,又没有战绩、没有担当擅长逃跑。
就在这时早就按耐不住的孙太监破口大骂,骂得义正言辞,吴襄在城下听得无趣灰溜溜走了,跟在身后的吴三桂垂头丧气,此时三桂子这个青年还有些羞耻心。
他何尝不知投降建奴乃是走上了不归路,但是他没有怨恨老爹,因为他很清楚当时的状况,如果老爹不选择投降,他们父子不可能在葛布什贤超哈营的冲击下逃生。
吴三桂是个很实际的人,什么虚名都没有性命精贵,汉奸就汉奸吧!好死不如赖活着!
红歹是显得很能容人,见到劝降无果回来复命的吴襄父子,没有一丝责备的意思 。
他也没有天真的认为凭借吴襄三言两语就能够劝降明国大将曹文诏,之所以愿意让吴襄带领十几人前去大同城下劝降还是出于政治考量。
目的是让明军将士们都知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