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三百五十贯左右,折后世的钱,差不多相当于一百三十五万的左右的样子。十年的俸禄,其实也不是三千五百贯。对于陈应而言,这点钱,还真是小钱。
    陈应的办法其实是很简单,你不是自谕君子,耻于言利吗?朝廷诸公都是君子,那么君子难道不应慷慨解囊吗?
    要慷慨解囊,那就大家一起来。
    隋唐是科举考试的发起时期,在此之前的官员主要是名门望族,士大夫,这些人有封地与财产。做官是义务,国家给的俸禄对他们拥有的财产来说。很少很少,所以俸禄对于他们而言无所谓。
    而到隋唐后,寒门也可当官,当官成为士人生存发家的道路,为此朝廷也相应大幅提高官员的待遇,以保证官员们安心办公,而无须为生计操劳。唐朝官员的俸禄确实不高,基本上相当于宋朝时期的十分之一。可是,朝廷里的官员,可不全部都是世族门阀子弟,还有寒门。
    如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依旧捐献俸禄,即使是万石大员,其实他们的俸禄也不高,在贞观年间,米价是五文钱一斗。十斗为一石,万石,也就是相当于五百贯左右。但是像县令这种四百石官员,他们的俸禄大约只有二十贯。
    满朝诸公,倒是毫不在乎。毕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