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伤留在朔州安身,历经两汉,魏晋数百年十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这才拥有数千倾良田,佃户数千。
然而,如今到了自己这一代,终于可以有希望脱离庶族的束缚了。
勤劳的赵氏子弟们开始紧张的工作,他们有的挖土垒砖窑,准备烧砖,就连女人和孩子也没有闲着,他们将齐人高的杂草割下来,有的留下来喂牛、喂马,更多的则是先晒干,这种茅草可以代替瓦片,制作房顶。
随着,朔州六大豪强以及他们的佃户抵达西州,陈应在地图上划了六座城池,然后铸造了六颗正县大印,就坐收六座城。
第二个大喜事就是西域第一场棉纺厂终于投入了生产。随着武德六年的秋收日渐临近,今年西域的棉花种植面积将突破两千万斤的棉花产量,然而由于棉花被褥并不是一年一换的消耗品,所以今年的棉花就会产生富裕,这并不符合西州道百姓的利益,于是陈应决定就地消化产能,将多余的棉花纺成线,然后织布。
一旦秋收真正来临,大量棉花原料进入工厂,这个纺织厂就可以纺织出十二万匹棉布,这些棉布不仅可以制造成军戎服,同时也可以进入市场销售,也可以成为西域的一个拳头商品。
当然,陈应对于内部消化的棉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