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哥这个大文豪是当定了,必须要震得你这死丫头娇躯乱颤哇!
杨耀索性在上官婉儿面前装起了文豪、诗仙,得意洋洋的道,“婉儿,这是我刚才诗兴大发,随口所做。这种诗算是我的诗里最普通的啦!要不,我再给婉儿来一首前日才做好的《长恨歌》?!”
上官婉儿却没有杨耀意料中的倾慕和折服,只是鄙夷的瞥过他一眼,“吹牛!这首诗里的金市是长安城的西市,描写的是长安酒肆,哪里是洛阳酒肆?明明是偷别人的诗,无耻之极!”
唐朝,是诗的年代,更是选材的标准之一,寒门学子凭一首好诗就能登龙门。更有如张继这种仅凭一首《枫桥夜泊》就能流传千年,经久不衰的诗人。
所以唐朝人对好诗,甚至是对诗中好句归属权的争夺,也是异常的激烈。当朝诗人宋之问,其外甥刘希夷的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颇有妙处,想占为己有。因其外甥不从,宋之问就用土袋将之压死。
这还是因宋之问此人名气太大,而且名声太臭,被公开的一个例子。在黑暗中还不知有多少这种因诗杀人的罪恶在进行,只是真相早已掩盖在历史的尘埃里罢了。
他这种偷诗据为己有的恶劣行径,历来被大唐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