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社会制度,其中有许多人同奥地利和巴尔干地区的泛斯拉夫主义者建立了书信或互访联系。
19世纪中,俄国农奴制危机加深,资本主义关系逐渐发展,沙皇政府急欲对外扩张,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俄国泛斯拉夫主义者利用早期在奥地利出现的泛斯拉夫主义思 想,并加以篡改,为沙皇服务。他们的基本主张是:
1、宣称斯拉夫人和俄罗斯人有着共同的历史和血统关系,语言文化相近,宗教信仰相同,居住地域毗邻,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利害关系,俄罗斯民族是斯拉夫人的领导者;
2、宣传俄国是斯拉夫各民族的“保护者”,依靠沙皇才能保障斯拉夫人的前途;
3、建立以俄罗斯为“盟主”的大斯拉夫帝国,才能使斯拉夫人摆脱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最后达到使俄国的欧洲疆界向西面和南面推进的目的。
这些主张符合俄国统治者的利益和需要,成为沙皇俄国政府对外侵略扩张的思 想武器,因而从亚历山大一世到尼古拉二世,都将支持泛斯拉夫主义及其运动,当成了俄罗斯帝国的基本国策!
由于斐迪南的蝴蝶效应,现在保俄两国之间关系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民间交流与日俱增,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