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臂的琰罗,能收藏在卢浮宫其实也很偶然,1820年,希腊爱琴海米洛岛上的一个农民,挖土时发现了一个小山洞,雕像就在山洞中,不过在那时,雕像还是完整的。”
“当时出土的雕像,引起了数个势力争抢,希腊官员、法国大使、英国领事馆……为了争夺雕像,甚至出动军舰在海上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混战中,雕像不幸落在地上,摔断双臂,从那以后,琰罗就成了一名断臂的半神。”
“所有人,看到断臂的琰罗,都认为这是古希腊艺术中不朽的丰碑!运到卢浮宫后,立刻成为了这里的镇馆之宝。很多艺术家,为这样的杰作残缺而遗憾,尝试为他装上手臂,但是……”
女导游西方化的耸耸肩:“每个人都失败了,包括雕塑大师罗丹,因为人们发现失去双臂的琰罗比装上手臂,更美!”
学生们观察着雕像,上半身赤裸,下半身系一块亚麻布——当然这是大理石雕刻的衣服。
裹住下身的衣褶舒卷自然,为雕像增加了含蓄的美感,纤细却健美的上半身,胳膊流线型的肌肉轮廓,还有和希腊人不同,明显符合现代人审美的面庞,这一切都让人惊叹,2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是如何制造这种杰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