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从他们的执政措施中看到法家的影子。
中国历史上包括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在内,绝大部分成功的帝王都“心照不宣”地采用了汉宣帝所说的法家、儒家并用的制度。
黄老派在汉初的时侯,因为其学说以无为、清静为主,符合经过秦朝灭亡、楚汉战争之后,“满目疮痍”的历史形势,在汉武帝“废除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曾经占据统冶过汉朝朝堂的显赫地位,后来则衍生出了道教,占据了一个辅助补充儒家学说的位置。
儒家因为墨家的学说对自己有足够的颠覆性,自取得统冶地位后,就对儒家进行刻意打压,墨子七十一篇流传下来的不过五十三篇。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上,只有一次短暂的复兴,那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独尊儒家的思 想因为汉朝统冶的结束,而不可避免地衰落,这也为当时的人们研究墨家思 想提供了方便。
西晋学者鲁胜对墨家学说进行了科学的整理和研究,所著的《墨辩注叙》系统阐述了墨家的学说;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所著的《九章算术注》继承和发扬了墨家逻辑严谨、概念明确、重视因果联系的科学思 想,同时刘徽还提出数学本身也可以成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