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内斗,甚至延续到明朝最后灭亡才终结。前面曾经说起的卢象升与杨嗣昌是一对,而此时同在辽东的王化贞与熊廷弼也是一对“唇枪舌剑”的好基友!
在王化贞与熊廷弼的斗争中,王化贞是首先出手的那个人,广宁城在山角下,登山可俯瞰城内,只有三岔河可以为阻碍,但是三岔河的黄泥洼处,水很浅可徒步涉水而过。王化贞部署诸将,沿河设六营,每营置参将一人,守备二人,画地分守;西平(今台安县南)、镇武(今黑山县东)、柳河(今新民县西南)、盘山(今盘山县)诸路要害,各置戍设防。
熊廷弼对王化贞的此番部署不以为然,他给皇帝上疏曰:“河窄难恃,堡小难容,今日但宜固守广宁。若驻兵河上,兵分则力弱,敌轻骑潜渡,直攻一营,力必不支。一营溃,则诸营俱溃,西平诸戍亦不能守。河上止宜置游徼兵,更番出入,示敌不测,不宜屯聚一处,为敌所乘。自河抵广宁,止宜多置烽堠(烽火台);西平诸处止宜稍置戍兵,为传烽哨探之用。而大兵悉聚广宁,相度城外形势,掎角立营,深垒高栅以俟。盖辽阳去广宁三百六十里,非敌骑一日能到,有声息,我必预知。断不宜分兵防河,先为自弱之计也。”
御史方震孺也认为王化贞的部署不妥,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