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很简单,就是全面建设根据地,广积粮草,大力发展生产力,韬光养晦,积蓄实力。
有了杨浩统筹大方向,所有人不至于像是无头苍蝇一般乱转。
从户那里拨出一部分粮食作为种子,在熟悉种植的人带领下,战俘们光着膀子,在洪水退去的滩涂上播种。
在湿润的土地的上播种,省去犁地的麻,精耕细作显然不适合现在大齐部落,杨浩智能选择最为粗犷的种植方式。
当然,这种粗犷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靠天吃饭,如果老天心情好,收成多一些,这个冬天,最起码能过的舒适一些。
如果收成差,这个冬天就比较难熬了,战俘们自然也知道这一点。
如果贵族老爷们吃不饱,那么等待他们只能是没得吃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战俘们干的很卖力,没有损坏工具也没有任何抱怨,一天下来,杨浩估计最起码播种了有两亩地,种子不多,全部播种完毕,也就十亩左右。
如果能有好收成,产量也勉强足够了。
这些战俘对于大齐部落,心中多多少少都存在着感激之情,在听那些已经成为一等战俘的说过这个部落有晋升制度后,战俘们离开部落的想法便淡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