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讨价还价的李鸿章最终只能答应了德国方面的大部分要求,签署了《清德友好贸易协定》。
签署完协定后。德国人的态度一下子就变了,外交大臣马沙尔立刻向换了一个人一样热情的带李鸿章走访参观清国可能感兴趣的所有工厂。
对于德国人的变脸李鸿章毫不意外,这些欧洲人都是只要有利益可捞。就会不择手段,无论是强硬还是献媚,都只不过是他们的争取利益的方式而已。不过反正都已经和德国签订了协定,那么多想无益,还不如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来获取清国所需的东西。
因此怀揣德国银行贷款的1亿马克,李鸿章开始在德国境内大肆采购军械。在按照德国的要求购买了10万支曼利夏m1889式步枪后,获得了完整的步枪和子弹生产线。之后又采购了各型克虏伯火炮200余门。另外还打包走了奥匈帝国遗留下来的全部150挺马克沁机枪。
这个变化倒是让约亨大吃一惊。清国其实相当早就接触到了早期马克沁机枪,早在1888年就在金陵制造局进行仿制,不过当时还在使用黑火药的马克沁机枪性能不稳定,因此在制造了30挺后就停止了。
在智利内战后虽然也少量采购了一些,但是总体数量依然很少。而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