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打的靶子。
实际上德国此时在奥斯曼的所做所为并没有触犯俄国的利益,贸易往来、军火交易不过是商业行为,即使在奥斯曼海陆空三军都极度依赖德国人的情况下,两国也没有缔结任何同盟条约。约亨所做的也不过是和历史上英国对清朝所做的差不多而已,如果只说德国在奥斯曼的势力扩大,那在中东地区,德国的势力还远不如英国呢,3b铁路当初要修到哪不还是要看英国人的脸色?
但是这个时候,这些问题自然被选择性无视。德国在奥斯曼另有所图,而且直接威胁俄国利益。能向沙皇陛下传达这个概念就足够了。
“即使如此我们现在也没有必要进行总动员!我们没有必要进行一场全面战争!”尼古拉二世反驳到。
“陛下,德国人已经对我们进行了动员。这是最确切的战争行为。”尼古拉大公说到:“战争已经爆发了,这就是一场全面战争。”
尼古拉大公阐述的是俄国人创造的“战争原因的动员理论”。早在俾斯麦主导的柏林会议后遭到一连串挫折的俄国人发现,如果仅仅因为双边问题而发生冲突,那么俄国很有可能会多面受敌,因为自己的盟友极有可能在双边问题中袖手旁观。
因此只有将盟友也拉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