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晋“八王之乱”开始,出现了史上第一次中原汉人为逃避战乱而长时间的大规模南迁。
当时,整个家族、甚至整个村庄,在族长、村长(当时称之为“太公”)带领下,扶老携幼地长途南下。
因此,他们把当时的中原汉语、文化、习俗全都带到了广东,几乎所有传统广东人的家族,都有族谱记录他们是来自中原何方,何时迁到广东的。
南迁汉人们翻越岭南山脉,首先到达粤北韶关的南雄县一带,都会在那里休养生息。
但南雄毕竟是山区,农业物产远不及平原地区丰富,所以,他们在那里喘息调整后,又会继续沿北江南下,或沿西江西进,从而到达最终的迁徒地——珠三角、粤西、甚至广西东部的平原地区。
因此,南雄的珠玑巷,又被称为广东人的发源地,很多大的姓氏都在那里修建了太公祠,以缅怀带领族群南下的太公。
唐朝建立后,中原的战乱终于平息,汉人的第一次南迁也告停止,到唐末时,全广东就只剩下粤北深山上的一个瑶族,其余平原地区全是汉人了。
因此,广东的汉人后来就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读音与“越”字相同的汉字——“粤”,其目的,就是要表明现在的“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