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啸内心生出了丝丝缕缕的惶然无措之感。
眼前这位风华正茂、卓尔不群的年轻将帅,在后世主要因“振臂而起,誓死不做亡国奴”,以及“收复宝岛,赶走西方殖民者”的功绩而被奉为民族英雄。
可是,令林啸迷茫和惶然的是,他觉得自己看不太透这个人。
这个丰神 如玉的年轻人,突遭大难时忤逆父命,毅然拉起抗清大旗,究竟是怜悯众生、立志抵御外侮,还是为报君恩、独忠明室故主的成分居多?
从他的行事风格来看,无疑大开大合,魄力非凡,甚至带有一股割据一方的军阀色彩,似乎并不是个迂腐愚忠,拘于小节之人。
自永历元年在小金门起兵抗清始,统领数万人的抗清大军,却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根据地,以致人多地少难以为继,迫使他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大海,施展种种手段敛财筹饷。
他不仅屡屡派遣庞大的船队来往于东亚洋面,与包括日本人及尼德兰人在内的各路洋人交易,还沿袭其父作风,以强大的舰队为倚仗,强迫来往于浙、闽、粤等东南沿海的中外海商,一律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的旗号,以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安全为名收取保护费,借以筹措粮饷。
当然,客观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