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的眼光很准,知道无论是灌溉的水利,还是墩堡,都是费钱的事情。
高义欢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这样的成就,也不知道,他投入了多少钱粮。
大明朝在边塞建堡垒无数,每个堡垒至少要耗费一二百两银子,大一点则要的更多,耗费怕是接近千两左右。
不过这些耗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人力,二是建堡的材料耗费。
高义欢建堡有专门的筑堡队,另外堡内的屯户也要参加建造,所以效率很高。
反正安置流民,也需要花银子给他们建造屋宅,高义欢便索性多投入一点,直接建堡。
屯堡是屯户的家园,所以他们不需要工钱,给饭就行,建堡的材料,则是轮窑烧制的红砖,比青砖要便宜太多,所以耗费要少许多。
这时一群人来到涡水旁边一座在建的墩堡附近,便见许多人影正在忙碌。
堡垒选在一个隆起的小丘上,地势较高,有利于排水,同时也有利于防守。
众人在堡外翻身下马,便见堡墙上许多精壮的汉子,有的负责将一框框的红砖往墙上吊,有的则忙碌的垒砌砖墙,另外还有许多男男女女一起上阵,都是拿着锄头、挑着扁担箩筐,在堡墙周围挖土、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