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之战,从正月间开始,到如今已经打了四个多月的时间。
自从多铎攻寨受挫退回汝州后,双方便进入了对持阶段,都等着对方,漏出破绽。
高义欢毕竟人少地少,物资和钱粮都有限,而清军人力物力则要远胜于他。
多铎对于继续对持并不着急,他判断这一战,只会有两种情况,一种结局。
第一种情况是高义欢粮食将尽,急于一战,且洛阳被围多日,粮食也已经告急,高义欢撑不下去,于是领兵过来,寻他决战,而他则变攻为守,消磨高义欢,最后一战破敌。
战场上的情势就是这么奇妙,瞬息万变,他发大军过来,高义欢坚守营垒,他硬功死伤惨重,战场是高义欢掌握主动权。
现在他退至汝州,凭借大清地大物博的优势,同高义欢对持,高义欢耗不起,便只能来寻他决战,他便掌握了主动权。
这一退一进之间,攻守的位置立变,局势也完全逆转。
当然,高义欢除了寻他决战之外,还有一种可能,便是不管洛阳的死活,在粮食耗尽之前,便仓皇逃回老巢。
不过这个高义欢做了那么多坏事,多铎岂会让他退走?
两军之间相距只有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