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郑知县逮到机会,有些激动的道:“大王,这里叫蒿店,原本有一百一十户,多年战乱,人口流失,只剩下四十余户,后来藩府安置南阳的难民,来了三十三户,村子逐渐恢复了元气,不过与兴盛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现在村落中依然有许多无主的屋宅,可以用来安置甘肃难民。”说着,县令打起包票,“臣认为永寿县还能再安置一万难民。”
孙知府松了口气,忙笑着给高义欢介绍道:“大王这是永寿县的郑知县,是臣手下的干将,治理地方很有一套,他是永寿令,臣抓全局,永寿的情况,他比臣要了解。”
高义欢看了知县一眼,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山羊胡子的清瘦中年人,还没到认命的时候,显然还想进步,是做了功课的。
“郑知县,你对于地方上很了解啊!”高义欢脸上微笑,赞许了郑知县一句,不过随即又很有领导派头的负着手,挺着肚子教训道:“不过,地方官员不能只追究当前的政绩,还要考虑子孙后代,以及更长远的问题,不能给后人埋下祸根。”
孙知府听见高义欢的话,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你给魏王介绍一下情况就算了,谁让你乱说话的。
郑县令脸上露出惶恐之色,心里却一阵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