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守卫洛阳时,抵抗比较激烈,城中建筑大部分都被焚毁,城池损失惨重。
魏国有大臣建议,趁着农闲招募百姓修缮,不过却被高义欢挥手拒绝。
原因很简单,多年战乱,加上耿仲明临走时,对河南刮地皮,造成豫北地区十分破败。
现在河南人烟稀少,荒地众多,人口主要用于重新开荒,进行农业种植,支持不起一座大城。
洛阳修缮出来,城中没有人口,城中居民没有生计,也没什么用,当下主要是恢复河南的生产,结束百姓赤贫的状态,等百姓把饭吃饱,经济活动才会慢慢起来。
豫北田地被抛荒多年,土地休养后,肥力恢复过来,重新开肯必然高产。
高义欢带着一群人,来到田间,便见许多百姓,男女老少一起上阵,都是拿着锄头,挑着簸箕、箩筐,正整理田地,修建屋宅。
高义欢看了看,问道:“这些都是遣散的义军吗?”
旁边陪同的李岩道:“大部分都是豫西的义军,下山的土寇,还有一部分是从南阳反乡的百姓。”
魏军收复河南,作为河南人都知道的李公子,李岩亲自来到洛阳,主持河南的恢复和生产。
高义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