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五日,月色如水,天津东面的大沽口外,一片波光粼粼,大海上的海浪扑打在海边的礁石上,发出哗哗的声响。
远处的海面上,一片灯火闪现,亮光层层叠叠,仿佛海市蜃楼一样,场面壮观。
这片近海夜泊的灯火,正是从崇明出发后,借着季风北行,来到天津外海的明军水师战船。
近两万明军,航行数千里,到达目的地,如此强大的海上投送能力,即便是现在的海上强国荷兰、西班牙,也很难做到。
明军到达这里,他们将从天津上岸,然后沿着运河进抵通州,最后接收北京。
一旦明军进入北京城,北直隶的州县就会易帜,届时魏军就会失去攻击北京的借口。
因为与多尔衮有协定,明军水师不好直接冲入大沽口,所以选择在近海一处海湾内,降帆下锚,并派人上岸交涉,然后再登岸接收北京。
在海岸边,并没有炮台,只有一个防御水匪和海盗的墩台,驻扎着近百清军。
大沽是海防重地,不过清军显然并未能意识的这一点,幸而明军是来和平接收,不然直接发炮,顷刻间就能让墩台变成废墟。
墩台上清军士卒注视着海面上的夜火,心情都非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