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如果魏国愿意退回开战之初,魏明双方实际控制区域,双方东面以淮河为界,西面以武昌、长沙为界,双方达成和议,朱慈烺将很愿意接受现状,承认高义欢为北朝皇帝。
或者双方以现在控制区域为界,魏军控制淮南,而明军控制湘北大半,南明多少有点颜面也可以,但是这样的条件,高义欢显然不能接受,而朱慈烺也不可能向高义欢割地称臣,所以谈判注定无法成功。
朱慈烺想用谈判来拖延时间,让他能够调集一些兵力,回防江南,而高义欢则是想利用谈判,让朱慈烺觉得,他没有渡江的把握,减缓明军回防的时间和回防的兵力,等魏军水师赶来。
双方都在谈条件,可是都清楚不可能达成满意的条件,和议不会成功,唯有何腾蛟在长江两岸穿梭,吐得胆水都出来,还希望着能够达成议和。
长江北岸,十五万魏军,加上征调来的民夫和水手,足有二十余万众,驻扎于西起江浦,东到扬州的长江边上。
魏军并未集中于一处,因为那样有利于明军集中力量防守,长江虽说是天堑,难以横渡,可是他也有他的缺点,就是千里江防,需要足够的兵力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