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乃至于师父的言传身教,基本都是这个模式:文火三分,武火七分,翻转一定角度,适时加入某某材料……
在炼器过程中,很多措辞会显得很模糊,究竟什么时候才是适时,一定角度究竟是多少才合适,这些都需要通过积年累月的炼制才能一点点明确。有时候仅仅是一个细微的差别,就会导致最终炼制出的符器品质差距巨大。
不仅仅是他,几乎所有的炼器师都是这么过来的。
毕竟,炼器师本就是一个需要经验的行当,而很多细节上的把握,一些微妙的差别,用语言本就很难表述,就算师父想指点,也未必能说得清楚,只能一遍遍地演示,然后让徒弟自己找感觉。
炼器师的天赋差距往往就在这种时候体现。天赋好的,往往很快就会找准感觉,天赋差的,往往总也抓不住重点。但究竟那感觉是什么,怎么找准的,却谁也说不清楚。
谁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但是,就在今天,姜远却生动地给林洪明上了一课,让他明白,原来炼器也可以这样。
在姜远的指示中,不仅火焰的控制精微到了极致,就连旋转角度,材料融入的时间点,都掐算到了最细致的地步。即便以他炼器数十年的经验,都不得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