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呈黑褐色而得名,为人工开凿关隘。
关口上方宽阔,下方狭窄,形势险要,壁垒森严,东西宽约七丈,南北长约半里,关城门顶书刻雁门关三字,南门为天险门,北门为地利门。
天险门上立一木制门楼,称“雁楼”,与雁门关北的烽火台遥遥相望。
故而要攻破雁门关,必从天险门或地利门攻入,但此二门外那特殊的漏斗型地形,使得大军一旦进入这条半里长的道路,必然遭到三方夹击。
除了前面城楼上的攻击外,左右城墙上也可攻击下方关口中的军队。
说得直白一点,雁门关关口前的道路,它就是一条巷子,一条一开始很宽,越靠近城门越窄的巷子。
可以想象一下,一旦大批人马从宽阔的巷口冲进去后,越往前越挤,到最后恐怕挤得连动都不能动弹,只能在里面站着挨打。
正常情况要攻破此关,至少也得拥有十倍于守关方的兵马,日夜不停的换着班进攻,拿人命往里填,将守城方活活累垮,耗尽守城方的守城物资,这样还有可能攻破。
否则,这座比虎牢关、潼关、函谷关还要难以攻克的雄关,根本就不可能被人攻破。
当然,这是在双方军队战斗力、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