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也要重视,问题是刘彦可变不出文人,想要自己培养也没有足够的时间,那只能是选用有文化的各家族成员。
大量任用各家族的成员必然会有隐患,但那是极度没有办法的事情。再则,知识传播不广的年代里,识字的人还真的大多是出于一些家族,基本是从上古先秦就是这般模样,刘彦要是不想找有家族牵绊的人,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压根就不存在即是有文化又是不属于某个家族的人。
知道为什么吗?想要获取知识等于是无法参与生产,没有一定的财帛底蕴哪个家庭养得起一个光读书不事生产的闲人。
想要打破家族传承的优势,除开是大举置办教育之外,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解放劳力,要不哪怕是官方置办教育,受到实惠的依然是那些家族,农夫还真就养不起脱产者。
在一些年代里,摆脱了家族、世家、门阀就等于无法支撑起一个行政体系,因为所有识字者基本都属于某个家族,不是世家就是门阀,至不济也是寒门。
事实上更多的时候,不管是称呼为黔首、百姓、子民、天下人、还是什么,总之绝不是将所有人都给算进去,仅仅就是到了寒门这一阶级。那么史书上常见的“为了天下苍生”之类的话,很抱歉的说,只是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