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起,需要的是强大的生产力支撑,毕竟不光是要消耗箭矢,工具的重复使用也会造成损坏,例如仅是在九天之中汉军这边就有两千多部劲弩因为频繁发射出现损坏情况。
劲弩是由多种零件来组成,制造一部劲弩过程和时间远比想象中更大和困难,数量少或许没有什么,数量一多就是对国力和生产力的考验,有许许多多的国家哪怕是掌握劲弩的制造技巧也难以大批列装。
东晋小朝廷其实也掌握劲弩的制造技术,虽说是在射程上和威力上与汉军的劲弩没法比,但东晋小朝廷就真的是有这类技术,可晋军的弩兵并不多,仅是有七千左右。
明明有强弩制作技术却只编制七千弩兵,不是东晋小朝廷不知道强弩的威力,是他们的工匠数量有限无法完全用在对强弩的制造上,更是无法承受强弩对弩箭的消耗。
真真实实的情况,完全就是依靠人手工制造的年代,技术人员需要用在方方面面,哪有可能长年累月地专注专门用在一个地方。这个就涉及到了生产力的利用,也就是纯粹的人手划分问题。
“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有大汉的生产能力。”李坛对这一方面看得更为透彻,他说:“大汉是全面倾向于服务战争,拥有……唔,不好解释的一批生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