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本有一支常备军,再有征西中郎将率军在侧,难道不足以震慑?”
“一切以最大限度震慑为主。”
谢安麾下有两支常备军,附属的郡县兵数量多达六万,以差不多十万的兵力进击西强山,采取的是平线推进战策,哪怕是无法全歼羌族和氐族的残余,也能将他们逼着爬上高原。
西强山战事结束之后,肯定是要留下驻军,却只会留下郡县兵作为戍边驻军,常备军是野战军团,自然不可能长期驻扎一地。
“可下达征募令,以征募壮年为主。民间无壮年,仅是老弱妇孺的话,生不了大乱。”
“灾年,再无青壮,老弱如何求活?世人该如何看待大汉?”
“不如此,奈何?”
“以一户征募,皆可劳作换取口粮。”
“耗费粮秣太甚。”
其实西北也是有以工代赈的国家工程,就是中枢的重视力度不够,最重视的当然是新长安的建设,那是因为关乎到刘彦登基的头等大事,再来就是重视建康到关中的国道,从关中通往西域的国道则是规模小非常多,安置的也是来自中原的百姓为主,西北的人除开徭役之外被征募的数量并不多。
同样是一国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