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选择就是全力援救任福,把手中的兵力一点一点投入到救援中。
结果他正面攻不破李元昊的阻截,派去的援兵又救不出任福。
这就是政客领兵的坏处。
如果此战的宋军指挥是狄青,看到李元昊敢这么干,肯定会尽起手中之兵,根本不会顾及任福的死活,而是拼死进攻李元昊。
任福一员偏将,哪有李元昊重要?
李元昊当时手中的大部分军队都派去围攻任福了,就凭他手中剩余的那点兵力,拿什么来抵挡宋军的攻势?
权衡与取舍的不同,也造就了政客和军人在战场中的不同做法,最终影响了胜负。
幸好巴克纳是一名合格的军人,在关键的时候,做出的是取舍,而不是权衡。
隆隆的炮火声中,无数的日军士兵和美军士兵都死于非命。
而看到美军如此悍然,竟不顾自己人的死活,日军也怕了,不得不快速地脱离了战场。
见日军终于撤了,巴克纳才下令停止炮火覆盖。
可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死于炮火之下的美军士兵,起码有一千多人。
但却有更多的人因为这个做法而活了下来,没有全军覆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