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修建的。据现在的站长阿不力米提介绍:土块房是早年的站房,现在早已不用了,上班工作都在新站房里。
土块修筑房屋称的上是新疆建筑一大特色,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大都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童年就是在土块房里度过的。那时因为建筑材料紧缺,人们就用泥土和干苇叶等用盐水和在一起搅拌匀后,倒在四四方方的模子里。凉上两三天干了,去掉模子就成了“砖”的样子,也就是土块。盖几间屋子需要几百上千块土块,所以打土块是个体力活。新疆风沙大,夏日炎热,冬季寒冷。土块修筑的房屋适合新疆的气候特点,住在里面夏天凉快,冬天烧着火墙屋里暖烘烘的。现在,在这里居然还能看到这样的土块房,不禁也勾起我一些童年的记忆。
小站更像是一个农家的四合院,几间老房加几间新房围成一个院落,院子里种着几棵杏树,院墙外有是茂密的白杨林,遍布着红柳,沙棘子等野生戈壁植物。院子周围有五六颗粗壮的老榆树,其中最大一颗需要三个成人手拉手才能抱拢,据说已有好几百年的树龄。历经百年,老榆树生长的依然很旺盛,枝繁叶茂,高大、虬劲有力的身躯挺立在空旷的原野上,开裂的树干尽显岁月的沧桑,沾满尘土枝叶显出亘古的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