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势外,还能看到惊险刺激的马术表演。骑手们往来驰骋,在马背上做出各种令人咋舌的花样。有双燕绰水 枯松倒挂 ;有魁星踢斗 夜叉探海 ;有圮桥进履 踏梯望月 ……古人大多选择在秋天讨伐敌寇,阅兵往往就是战前的操练,完了,就直奔战场。
仗不能多打,打多了,就是穷兵黩武,会国破家亡。可是不打仗,霜降也要阅兵。《周易》上说:履霜,坚冰至。 霜既已降,很快就要结冰。要居安思 危。阅兵,既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一种吓阻 手段,也是提醒自己,不可懈怠。
于是,民间又有了这样的风俗——霜降前一天的晚上,人们会在枕头旁边,放几粒剥好的栗子,等到第二天凌晨一响炮响,立即取而食之。据说此时吃了栗子,会变得更加有力。
人们用这样一个横戈待旦,又蓄势待发的风俗,凝重地打发了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喜欢用露水来表示秋色的深浅。刚入秋不久,草叶上的露水晶莹剔透,惹人怜爱,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这时候的秋天,名为白露 ,透着年轻人诗意的缠绵。秋意渐浓,寒气加重,进入寒露 ,露水触手冰凉。此时的秋天,在落拓的诗人看来,一如人到中年: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再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