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搞得曲彬满头的雾水——“汝……卿笑的什么?”裴该好不容易才止住笑,又再以白眼相对曲彬:“倒要请教,程遐可有入中正评定,得第几品?”</p>
曲彬闻听此言,当场就傻了——“我、我不知也……”</p>
曹魏时代,陈群在两汉察举制的基础上,新创设了“九品中正制”,作为朝廷考察士人优劣,决定起家官途的重要凭据。简单来说,各州设大中正,各郡设小中正,负责品评辖区内的士人,综合家世、品德、能力高低,从上上到下下,一共分为九个等级——是为“九品中正”。</p>
因为各级中正官逐渐为世家大族所垄断,因此品评越来越看重门第、家世,而不重实际,到了东晋南朝的时候,就产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说法——也即是说,你家里若没有地位,是绝不可能被评为上品的,而你家若有权有势,肯定也落不到下品去。而因为各朝政权大多被掌握在王、谢、桓等世家名门手中,所以后世也把“下品无势族”写成“下品无世族”。</p>
其实这一趋势在西晋就出现了,虽然尚未真正成型,但朝中若没有背景就很难被评为上品的情况已很普遍。冀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