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之正兵,最初只有“风、林、火、山”四营,再加一个部曲队五人为伍,五伍为排,五排为队,五队为营,是一营还不到七百之众。其后陆续扩军,将原本的一营扩充为左中右三营,两千余人;再然后营下设部,则每一小营就有两千之众。如今“风、林、火、山”十二营,再加郭默“雷霆营”、北宫纯“骐骥营”、李义“灞上营”(曾在灞上整训,故此得名),以及裴该的部曲营,总兵力超过了三万。
正兵之外,临时应役的农兵,以及新近收编麴允、索所部和雍州各处戍卒,即所谓的“辅兵”,则不下五万之数。
随着军队数量的扩大,加上裴该已然入朝执政,荀崧等人便即建议,将各营扩建为师,甚至于军。根据周礼,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则一军为一万两千五百人,“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然而裴该却并不打算更换以“军”的名号,因为这个字国家色彩太过浓厚换言之,我若命军,那就彻底是“中军”,是朝廷的部队啦,不是我裴某人的私兵……师、旅之名同理,故此借口新军制与古礼不尽相合,婉转地驳回了荀崧的建议。
如今苏峻以副营督的身份,将两千徐州老兵返乡,一路上都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