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续、刘胤等人,对于东莞郡内的情况都不甚了解东莞目前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政治环境之下。
先在郗鉴的镇抚下,各县各乡都已然稳定,百姓重归田亩,商贾重抄旧业,境内坞堡也都表示顺服。然而郗鉴却唯独指挥不动公来山上的“公来营”,而且逐渐的,与苏峻之间嫌隙日深,矛盾日重。
苏峻原本对郗鉴还是很恭敬的,一则对方家世显赫,自己不过地方土豪出身,二来郗鉴是两千石的郡守,自己不过一营之督而已。不过因为曾经击破青州军,救过郗鉴的性命,苏子高多少有些恃恩自傲之意。其后长安下诏,以苏峻破敌之功,加号辅威将军,列第五品,与郗鉴持平,卞也行文允许苏峻在东莞、琅琊等郡国自筹兵马,以为徐州北方屏障,苏子高就此抖了起来,日益不把郗道徽放在眼中。
尤其苏峻这人胃口大,不怕一口吃个胖子,招兵旗一树,旬月间即得六七千众。他想完全按照裴该的练兵之法,将这些新兵与徐州老兵混编,尽快训练出一支可以纵横青、徐的强军出来,因此粮秣、物资,消耗量极大。但问题苏峻是不管民事的,即便在公来山上开辟了一些田地民屯主要是士兵家属,终究杯水车薪,还得整天伸着手管别人索要。
那么问谁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