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倘若刘曜不来骚扰,那就一路往北方推进,逐渐逼近他的大本营高奴。一旦被我距离高奴一两日途程筑起碉堡来,积聚物资,大军随时可以安安稳稳地开入堡中,然后对刘曜发起迅猛攻势。到了那个时候,只要调度得法,估计刘曜想跑都来不及了。
所以我若是刘曜,是断然不肯让官军筑垒成功的,必然挥师来攻,如此一来,便可致敌而不致于敌,主动权握在咱们手中。
倘若沿边筑堡,你不知道刘曜啥时候会来侵扰啊,终日防贼,徒耗气力。但若出境筑垒就不同了,只要咱们这边一开始动工,计点消息来往传递的时日,那么刘曜会啥时候到,自然心里有数。他若来早了,准备必然不够充分,若来迟了,我堡垒将完,他必须得硬撞,损耗必大。
如此这般,一座一座碉堡往北方推进,前方的堡垒固然会遭受到胡军强大压力,但后方的堡垒可以保证补充兵力和物资安全运抵前线,无论总体态势,还是在局部战场,我军都将占据优势。
裴该不禁沉吟,心说这跟后来曾某人“结硬寨,打呆仗”的手法,多少有点儿类似啊……
其实不仅仅是曾国藩,后来唐人之攻吐蕃,与宋人之攻西夏,也采取过类似手法,就是利用前突的堡垒,控扼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