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原本建号为“赵”是比较合适的。但偏偏这个字眼儿石勒先占用了……同时代而出两个不同源的赵,估计也只有原本历史上石勒这个大老粗才干得出来吧(虽说裴嶷等人不可能知道)。
那么裴该祖籍在河东郡,河东于战国时属魏地,建号为“魏”本来也是一个备选。可惜五十年前即有一魏,再重名同样不合适——除非裴该改姓为曹……但曹魏又不象两汉似的是个大一统王朝,声威不著,裴该真没必要学刘渊啊。
再往前推到春秋时代,河东属于晋地……但没可能新建王朝仍然以“晋”为号吧?
那么算来算去,就只有“秦”了——裴该总统关西,所据正是战国时代的秦地,且岁前之谶亦有“秦当雄”之语。
裴诜就说:“臣意当建国号为秦,奈何叔父不允……”转头望向裴嶷,裴嶷乃解释道:“秦之暴名,千古之下,人亦不免余恨,明公岂可踵迹于后啊?且俱受统,不当重复。”
曹氏称“魏”,司马氏称“晋”,是因为这两个字眼从前都没有做过王朝之号,而只是诸侯之号罢了。虽说秦朝在刘歆的体系中被称为“闰统”,不算正统,但好歹也是一“统”不是么?哪有前后两个统一王朝重名的道理啊?
——裴嶷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