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制的第一批玻璃珠,因为比例掌握的并不是很好,看上去没有后世那么晶莹剔透,中间有很多杂质。
经过后期的打磨与抛光,王旭也对这批成品不太满意。
他要的效果是,玻璃珠一出现在市场上,立刻就能造成万人空港。
有杂质的玻璃珠,除了玻璃本身的卖点以外,一点美感都没有,与他想要的差之甚远。
另外,磨具也不符合规格,这批磨具太粗糙了,用这种磨具制成的玻璃珠,表面没有如玉般的光滑,二次打磨又将影响玻璃珠的美观。
第一批成品,王旭下令全部销毁重练,一颗不留。
听到这个命令,工人们痛哭失声,纷纷说这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宝贝了,比之珍珠都不差分毫。
王旭摇头不语,难道他会告诉这些人,玻璃第一次面世时,就是当做珠宝来交易的。
第一批带着玻璃珠,来到北美洲的人,甚至用一箱玻璃珠,从印第安人手中换走了三箱宝石。
对玻璃珠的热爱,一度引得印第安人之间相互开战,被自负为文明人的欧洲各国争相报道。
一批,两批,三批...
一个月内,玻璃制造厂,进行了十二次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