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人也是最多的。
只是这三派官员之中,不管是哪一派,对于曹于汴等九十八人的落马,都是暗中感到高兴的——别说九十八了,一次干掉九百八才好呢。
被干掉的大佬们越多,小扑街出头的机会不就越多?
当然,表面上么,大家都是要表示表示对于这九十八人的同情的。
除了阉党的那些家伙。
阉党的一众成员,要么原本就不要脸,要么就是受崇祯皇帝的影响而变得不要脸。
所以这些人没有谁去玩什么猫哭耗子假慈悲的把戏。
所以著名经典曲目《诸葛亮吊孝》就没能完美的在崇祯二年的大明朝堂上面上演。
然而崇祯皇帝却本着打蛇不死,必受其患的精神,指使着一众办公地点在诏狱深处好吃好喝好招待却不能出去诏狱的御用文人开始炮制文章。
诸如陈默一类的,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在崇祯皇帝的示意下,这些文章很有后世的震惊部小编们的水准,比如《震惊,大明朝堂九十八名官员集体辞官,背后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还有的起的就很有知音范,比如《到底是什么让九十八名大明的高官集体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