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的是,要缴多少罚银,是要大臣自己提出来的。
为何会是这种情况?
原来,这议罪银的数额,皇上是从来不说要罚多少,完全靠官员自觉。
如此一来,官员为了确保安全,就只能往高里说,因为万一报少了皇帝不高兴,你就彻底失去了缴钱免罪的机会。
银子缴出去了,只要位子还在,就可以继续搜刮啊,谁也不傻,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小气。
这就是螨清的那些读书人搞出来的事儿。
不光弄出了议罪银这么个奇葩的玩意儿,甚至于超前到连分期付款这么个招数都搞了出来。
几千年以降,简直闻所未闻,直到后来全世界的银行都跟着螨清学会了这一招——先花钱,尽管花,加上利息后再分期就好了。
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钱交给了皇帝了,赎清了自己的罪过,这是好事儿。
但是自己辛辛苦苦捞来的钱没了!
钱没了怎么办——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能想出来议罪银这么个奇葩玩意的人能有多少节操?
崇祯皇帝表示对于读书人的节操别报太大的希望。
无非就是再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