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说的这个盐价,就先得从大明现在的盐产量上面说起。
明朝的盐产量如何呢,按“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十个纲,每纲盐引为二十万引,每引折盐三百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运输)银三两。
每年盐产量是六亿斤,当时一斤折合后世五百九十六克,总量相当于后世的七亿斤。
而这个数据是洪武、万历时期的官方统计,人口还是六千万,与北宋中期一样。
然而,每引得银六两六钱四分,应得白银1328万两白银的盐税,实际上最多时只有二百五十万两白银,盐税大量流失。
可是这售价上就很操蛋了。
宋代之时的盐价是多少?五十文一斤。
可是到了大明时,这价格就翻着跟头的向上涨。
在嘉靖时期据朱廷立《盐政志》的记载“嘉靖初湖广、江西、南京一带每盐一斤卖银三分四分而在嘉靖七八年间“湖广、江西诸处每盐一斤卖银一分五厘。南京一带卖银一分二厘。”
这里所说的是淮盐的市场销售价格。
也就是说,在大明,时间地点不同,盐的售价也不同。
从理论上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