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免赋税的特权给去掉就算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毕竟举人可不是那么好考的。而从举人再考到进士就更难了。
反正崇祯皇帝打定的主意就是每年只要三百个进士,多了不要。
当然,这三百个指的是正儿八经的考八股文章的进士,不包括格物科与明律、明算这三科的进士。
这三科的越多越好。
人才的流动,不止是向上,同时也会向下,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是由上向下扩散的。
朝廷能用的人就那么多,剩下的难道真就混吃等死了?
明显不太可能的事儿。
到时候,必然就会有大量过剩的人才,尤其是明算和格物科的人才会流入民间。
这些人不管是去当个账房先生也好,或者是去当个师爷也好,或者是去干点儿其他的什么,最起码起步就要比秀才高的多。
同样的,在民间受到的待遇也会好的多。
这些人尝到了甜头之后,就会带动民间更多的人去考明算、明律和格物科。
这才是崇祯皇帝隐藏最深的目的。
既然民间主动去学习格物和算学什么的人才不够多,那就搞出点儿事情来,由上而下的逼着他们